注意!谨防手足口病“偷袭”!
来源: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:2025-02-12 选择阅读字号:[ 大 中 小 ] 阅读次数: 0
手足口病是感染后在患者手、足、口腔甚至面部、四肢等部位出现疱疹或者皮疹的疾病。学校和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更容易交叉感染,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预防手足口病。
一、什么是手足口病呢?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儿童常见传染病,传染性较强,为自限性疾病,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中招。
一般来说,北方地区的手足口病流行高峰为1个夏季高峰;而南方地区的流行高峰有2个:除了夏季高峰以外,还有秋冬季流行高峰。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型别众多,感染一种肠道病毒并不能保护小朋友抵御其他型别感染,因此容易发生再次感染。
二、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症状?
手足口病起病急,潜伏期一般为2~10天,平均为3~5天,感染后会出现发热,手、足和臀部出疹,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,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。
少数患者感染后出现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损伤的症状。表现为精神萎靡、头痛、眼球震颤或上翻、心率增快、出冷汗、四肢末梢发凉等,病情进展迅速,可致死亡。
三、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
手足口病是粪口途径传播,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。接触过患病儿童或者使用过受污染的物品(毛巾、水杯、玩具、餐具、衣物等)、与患病儿童近距离交谈、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途径均可能感染。
相比起成年人,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,尤其是在幼儿园、学校等场所,小朋友们共同生活,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,所以托幼机构和学校更应做好手足口的预防工作。
四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1.接种疫苗:接种EV-A71疫苗,这是预防EV-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最有效保护办法。
(1)接种对象:6 月龄~5 岁儿童。
(2)免疫程序:接种 2 剂,至少间隔 1 个月。
建议在 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。不同疫苗接种按照上市许可持有人的疫苗接种说明书规定执行。
2.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。应教会正确的洗手方法,教育孩子在饭前便后、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。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衣服遮挡口鼻。
3.规律作息时间。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合理睡眠;补充营养,科学饮食,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、微量元素的食物;4.加强锻炼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5.保持空气流通。应注意教室、宿舍、办公室等室内空间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
6.注意清洁消毒。定期对孩子用过的玩具,教室、活动室、电梯等公共活动区域进行清洁消毒。
来源:市疾控中心